共产党为什么从来不道歉

共产党为什么从来不道歉

观察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的政治实践,会发现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:无论经历了多少政治运动、政策失误、社会灾难,中共几乎从未以“向人民道歉”的方式正面承认过错误。这种现象并非偶然,而是与其意识形态、执政逻辑和政治文化密切相关。

首先,在意识形态上,中共长期强调自己“代表历史必然与人民利益”。在官方叙事中,党始终是“伟大、光荣、正确”的力量。如果承认错误、公开道歉,就意味着否定这种正当性基础。对于一党长期执政的体系而言,这是极其危险的,因为这可能引发“既然错了,你还有什么资格继续执政”的质疑。

其次,中共处理错误的方式,不是道义性的反思,而是技术性的修正。比如在“大跃进”期间,浮夸风、瞎指挥和强制化政策直接导致数千万饥荒死亡。中共在1960年代内部承认过“大跃进有严重失误”,并在“七千人大会”上进行了“检讨”,但这并不是面对全民的道歉,而是通过“集体承担”“成绩大于失误”的框架,将问题稀释。最终,以刘少奇、邓小平的“调整”为技术性补救,而不是以道歉来弥合民众创伤。

再如“文化大革命”,十年浩劫摧毁了国家法制、教育和经济秩序,导致无数冤假错案。中共在1981年的《历史决议》中承认文革是“由领导人错误发动,被反革命集团利用,给党、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”。然而,措辞强调“领袖个人错误”和“党及时纠正”,并未触及制度性的责任,更没有以“向全国人民道歉”的方式表达承担。

至于1989年的“六四事件”,更是典型案例。面对民众的政治诉求和大规模示威,中共最终选择武力镇压,导致流血事件。至今,官方仍将其定性为“反革命暴乱”,不仅没有道歉,反而持续封锁信息、限制讨论。它所担心的,正是“承认错误”可能引发对执政合法性的根本挑战。

从这些历史实例可以看出,中共的政治文化中有一种强烈的“不可错”心态。权威主义的结构要求下属对上级绝对服从,一旦领导层“认错”,就可能动摇整个系统的稳定性。于是,道歉在中共话语中被视为“软弱”,而不是“负责”。因此,它往往通过调整政策、惩处个别官员、重新包装叙事来修复局面,而不是通过道歉来承担责任。

这种“从不道歉”的姿态,也带来长远后果。它固然维护了政权的表面稳定,却也导致历史创伤难以真正愈合,社会缺乏公开的反思机制。久而久之,问题被掩盖,但并未消失。一旦新的危机出现,人们仍可能联想到旧有的错误,并质疑制度本身的自我纠错能力。

综上所述,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从来不道歉,不是因为它没有犯错,而是因为在它的政治逻辑里,道歉本身就是对执政合法性的动摇。正因如此,它宁愿选择沉默、转移、或“技术性修正”,也不愿以负责任的态度面对历史。